English

乔冠华在朝鲜停战谈判中

2000-11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美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中国,于1950年6月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。这年6月25日下午2时,应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要求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,强行通过了美国所谓北朝鲜部队“对大韩民国发动了武装进攻”,“构成了对和平的威胁”,请求联合国朝鲜委员会“尽快提出关于局势的建议”的提案。会后,一支由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迅速开往朝鲜,麦克阿瑟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。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的国防军,也于6月25日拂晓,在北纬38度线地区向38度线以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。第一次汉城战役打响了,接着是第二次水原战役、第三次大田战役以及第四次战役,把战线推到北纬35度线上。人们从中国东北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安东(今丹东市)眺望,只见飞机呼啸,炮声隆隆,浓烟滚滚,火光冲天。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,金日成、朴宪永于同年10月1日,联名写信给毛泽东,信中分析了严重敌情后说:“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,不予我们时间,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,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,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。因此,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,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,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,援助我军作战!”毛主席说,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,必须抓紧准备。周总理认为抗美援朝应是自力更生的持久的作战。在战役战斗中,必须集中兵力与火力的绝对优势,围歼被我们分割的少数敌人,逐步把敌人削弱下去,以利长期作战。毛主席认为这个提议符合当时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,深表赞同。10月8日,彭德怀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,并同时由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。在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的口号声中,中国人民志愿军26万英雄儿女,其中12个步兵师、3个炮兵师,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过鸭绿江,以后,预备队2个军以及新增加的20多个师也先后向朝鲜国土挺进。中朝军队经过13个昼夜的艰苦奋战,终于把顽敌的气焰打了下去,把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清川江以南,粉碎了敌人在“感恩节”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计划,朝鲜局势稳定了下来。此后,又在1950年12月31日发起进攻,经过7天7夜的鏖战,杀敌2万人,向前推进了80-100公里,再次解放了汉城,迫使敌人退至北纬37度线以南地区。

美军失败惨重,杜鲁门政府对此忧心如焚。这时艾奇逊委托国务院顾问乔治·凯南同苏联驻联合国常驻代表马立克会面,以试探停战的可能性。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得到这一讯息后,立即邀请金日成首相于1951年6月3日来北京磋商,中朝领导人进行周密的研究和讨论,最后一锤定音:同意进行停战谈判。几方通过电报,达成如下协议:一、谈判地点,选定在三八线上的开城。二、正式谈判时间:1951年7月10日开始。三、为安排双方代表第一天会议细节,双方各派联络官3人,翻译2人,于7月8日上午9时在开城举行预备会议,等等。

1951年6月底,周恩来点“将”,指定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和乔冠华参加停战谈判。赴朝前,毛主席召见李克农、乔冠华,就他们赴朝参加停战谈判问题进行了长时间谈话。要求他们立即组织一个工作班子,进行各项准备。同年7月4日,李克农、乔冠华一行动身前,周恩来又交代他们:“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。”随后,他们乘坐当年慈禧太后的专用“御辇”(火车包厢),到达安东后,随即乘吉普车过鸭绿江。7月5日上午到达平壤,在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柴成文陪同下,李克农、乔冠华会见了金日成首相,双方商量了中朝代表团的组成。

这年7月10日,停战谈判正式开始。

停战谈判初期,美韩并无诚意,就在谈判进行了一个月零九天之后,中方的军事警察姚应祥排长,带战士在中立区巡逻,突遭李承晚军袭击,不幸中弹牺牲,中方为此提出强烈抗议,在志愿军代表驻地举行追悼会,李克农见姚应祥烈士灵堂前,缺少能充分表达世人愤慨之情的挽联,要乔冠华拟一副,他不加思索,出口成章:“世人皆知李奇微(联合国军总司令)”,“举国同悲姚应祥”,就这样,一副更为令人注目的挽联立刻诞生了。

8月末、9月初,朝鲜半岛秋意渐浓,早晚凉了,乔冠华从北京出发,时值盛夏,原以为停战谈判只需一两个月,大家都未带寒衣,乔冠华着急了。他提笔给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写了一封催办信:

“炳南仁兄左右:开城秋深矣,冬装犹未至,东北在咫尺,奈何非其事?既派特使来,何以不考虑?吾人忍饥寒,公等等闲视,口惠实不至。难道唯物论,堕落竟如此?

日日李奇微,夜夜乔埃事,虽然无结果,抗议复抗议,苦哉新闻组,鸡鸣听消息。嗟我秘书处,一夜三坐起。还有联络官,奔波板门店,直升飞机至,趋前握手见。又有新闻记,日日得放屁,放屁如不臭,大家不满意。记录虽闲了,抄写亦不易,如果错一字,误了国家事。警卫更辛苦,跟来又跟去,万一有差错,脑壳就落地。

千万辛苦事,一一都过去。究竟为谁忙,四点七五亿,遥念周总理,常怀毛主席,寄语有心人,应把冬衣寄。”

一场举世瞩目的停战谈判,以打油诗形式写出,诉尽中国代表团的甘苦和浪漫,乔冠华的风流倜傥于此可见一斑。乔冠华去朝鲜从事停战谈判工作期间,周恩来特地安排龚澎去开城松岳山麓来凤庄探亲,后来龚澎在北京生下第二个孩子(女儿)便取名“松都”(意为松山有孕,首都出生)。

停战谈判于8月中旬中断,美、李军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,妄想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。结果15万美李军被中、朝军队歼灭,10月10日,停战谈判地点由来凤庄迁到板门店,双方又坐到谈判桌上来。有人估计,这次有可能达成停战协议了。可是,乔冠华却独具慧眼,他给代表团成员讲话,作了如下分析:

“中央估计战俘问题不难达成协议,我多少有些担心。最近范佛里特总部军法处长汉莱的声明是个信号,他竟诬蔑我方杀害战俘……李奇微虽支持汉莱的声明,但不敢让汉莱同记者见面。奇怪的是杜鲁门(美国总统)竟于汉莱声明的第二天,声称‘中国军队杀害在朝鲜的美军俘虏,是一百多年来最野蛮的行为’。一个大国的总统,居然支持连国防部都否认的一个集团军军法处长的声明,这不是一般情况,似乎道出了美国决策集团有可能要在这个问题上作什么文章,我没有把握,但我提醒同志们研究这个问题。”

后来的事实证明,美、李方谈判代表,抓住所谓“战俘问题”大作文章,使停战谈判受到重大阻碍。

1953年2月初,毛泽东、周恩来根据朝鲜半岛战局的发展变化,分析美国有可能再次回到板门店谈判桌上来,于是电告李克农、乔冠华,要他们就“是否可以再给他(指美国)一个台阶下,是否由我方主动提出复会”的问题,要乔冠华研究并提出建议。2月19日,乔冠华复电毛泽东、周恩来,陈述自己的看法:

“根据最近情况,大体可以肯定,美国在战场上耍不出什么花样来。解除台湾中立化,只是自欺欺人的拙劣把戏;封锁搞不起来;两栖登陆困难更大。艾森豪威尔(美国新任总统)欲借以吓人,殊不知人未吓倒反吓倒自己,……

(一)联大对我拒绝印度提案尚未处理,但鉴于美国解除台湾中立化的行动,激怒了很多中间国家,多少抵销了我拒绝印案产生的不利影响。联大复会很可能对此案不了了之,拖到下届再说。

(二)美国搁起板门店转到联合国,本想借以压我们,联大压不成,战场又无多少办法,本可自回板门店,但鉴于美国在联大尚未死心,对战场亦未完全绝望,因此虽有少数国家不反对再回板门店试试,美国今天是不会愿意的。

(三)如果我正式在板门店通知对方无条件复会,美国态度将是拒绝的居多,……如果我以金(日成)、彭(德怀)致函形式,对方可能认为我性急,有些示弱,反易引起对方幻想。

结论是一动不如一静,让现状拖下去,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他来采取行动为止。”

毛泽东、周恩来同意了乔冠华的看法。果然,三天后(2月22日),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、中方面,建议在板门店先就交换战俘问题进行谈判,4月26日,中断了6个月零18天的停战谈判,又在板门店重新开始了。人们都说乔冠华料事如神。

同年6月25日,在美军侵朝战争爆发三周年的纪念会上,乔冠华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作了一次关于停战谈判的形势报告,他说:

“我们现在很主动,我们不着急。只有不着急,停下来才是可靠的,稳定的!……签字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。停战委员会的活动是频繁的。由双方军事代表所组成的联合观察组的活动还是卓有成效的。”

“前途如何?看来还要拖一段时间,但最长不会超过一年,因为我们有力量,有道理,最后他还得回到谈判桌上来。还得谈,还得停。我们是能够胜利的,而且已经胜利了。”

乔冠华讲话的一个月后(7月27日),停战谈判经过两年零半个月的艰难岁月,终于取得了胜利。当天上午10时,谈判桌上摆着18份文本。双方人员分别由指定的东西两门入厅,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哈里、韩国代表霍德新进入大厅,在自己一方准备的9本停战协定上签字,然后由双方工作人员互相交换文本,再在对方交来的9本停战协定上签字。之后,由工作人员把文本带回,金日成、彭德怀、克拉克也在协定上签了字。在协定签字前5天(22日),双方即已停火。停战协定签字以后,双方又围绕停战协定规定的各项条款是否严格履行,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斗争,直到1954年底才告结束。

摘自《文采风充话“二乔”》,曹晋杰著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